【商業策略】WeWork為何瀕臨破產?WeWork香港收費應如何自處

WeWork為何瀕臨破產?

近年來「共享經濟」盛行,共享辦公室更從中突圍而出,成為不少初創老闆、自由工作者的最佳選擇。美國初創公司 WeWork 可以說是共享辦公室的佼佼者,日本軟銀集團 CEO 孫正義更大手投資 WeWork,惟受到疫情衝擊,WeWork 一度面臨破產,在現在的 WeWork 如何從失敗中谷底翻身?目前 WeWork 在香港的收費及營業點又如何?

WeWork 成立逾十年,估值曾高達 470 億美元

WeWork 2010年於美國紐約成立,創辦人是 Adam Neumann 以及 Miguel McKelvey。WeWork 的出現是為了初創公司、微商企業、自由職業企業家提供辦公場所,也是共享辦公室運營模式的開創者。WeWork 在起初受惠於經濟模式的轉變,迅速在全球範圍內擴張。截至 2018 年,WeWork 已經在 29 個國家、111 個城市經營,企業和個人會員逾 52 萬,當中 WeWork 在香港亦有業務。2019 年 8 月,WeWork 母公司 The Work 宣布上市計劃,當時市場估值高達 470 億美元。著名投資者日本軟銀集團 CEO 孫正義曾表示「WeWork 是下一個阿里巴巴」,並向 WeWork 累計投資超過百億美元。

WeWork 在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有業務
WeWork 在香港以至全世界都有業務

上市計劃反成 WeWork 失敗轉折點,更瀕臨破產

根據 WeWork 當時的招股書,其營運狀況並沒有想像中美好。2016 年,WeWork 收入 4.36 億美元,扣除開支後虧蝕 4.29 億美元;2019 年上半年,WeWork 收入增加至 15億 美元,不過虧蝕也增至 6.9 億美元。財務報表一出令 WeWork 估值迅速縮水,創辦人 Adam 辭去 CEO 職位,WeWork 估值大跌至 80 億美金,令 WeWork 頻臨破產。

在市場看來,WeWork 實際上是一間房屋租賃公司,卻擁有科技公司的估值。若是房屋租賃公司,租賃、購買辦公空間後再分隔出租,應該是容易獲利的經營方式,但 WeWork 卻一直虧損。另外,WeWork 的主營項目缺少獨特性,容易被複製。讓 WeWork 雪上加霜的是創辦人 Adam 的醜聞,其管理公司不當,甚至中飽私囊,擅自挪用公司資金,導致 WeWork 的失敗。

創辦人 Adam 的醜聞令 WeWork 一度失敗更頻臨破產
創辦人 Adam 的醜聞令 WeWork 一度失敗更頻臨破產

WeWork 達成最終合併協議,事件還被翻拍成劇

2019 年 9 月,WeWork 母公司宣布撤銷IPO上市計劃,並開始削減人力減低支出,公司員工從 14,000 人削減至 5,600 人,並出售旗下三個業務,包括 Flatron School、 Teem 以及 The Wing。2021 年 10 月,WeWork 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BowX Acquisition Corp.宣布已經達成最終合併協議,公司估值為 90 億美金。

WeWork 失敗及瀕臨破產風波後,Apple TV+ 將事件翻拍成劇集《新創玩家》(WeCrashed),該劇改編真實事件,取材自 Podcast 節目《WeCrashed: The Rise and Fall of WeWork》,講述 Adam 創辦的明星獨角獸「WeWork」崛起與殞落。

 WeWork 失敗及頻臨破產的故事被 Apple TV+ 翻拍成《新創玩家》(WeCrashed)一劇
WeWork 失敗及頻臨破產的故事被 Apple TV+ 翻拍成《新創玩家》(WeCrashed)一劇

WeWork 香港共享辦公室及收費

縱曾經營失敗並有破產危機,WeWork 目前在香港仍有 6 個地點提供共享辦公室服務,分別是 WeWork 利園一期,WeWork 皇后大道中 9 號,WeWork New Street,WeWork YT Life Tower,WeWork 太古城中心以及 WeWork Two Harbour Square。

現時香港 WeWork 收費如下:

個人辦公室月租:HK$5,300-9,960
專用辦公桌:HK$4,000-8,000
流動辦公桌:HK$2,000-5,000

編輯/製圖:Business Digest


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,隨時接收最新資訊!

你可能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