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市場興啲乜】近年養成系選秀節目成綜藝大熱,該類綜藝真的這麼能賺錢嗎?

商業智慧
近年養成系選秀節目成綜藝大熱,該類綜藝真的這麼能賺錢嗎?

本港首檔養成系選秀節目《全民造星》最近繼續推出第三季,今年在海選階段就引起網民熱論,尤其是各導師的sticker。養成系選秀節目自2015年韓國Mnet成功推出《PRODUCE 101》系列後,各地區開始爭相仿效,並逐漸發展成為綜藝大熱,但養成系選秀節目真的這麼能賺嗎?

1.養成系選秀節目
其實,在Mnet的《PRODUCE 101》系列之前,養成系選秀節目就已經存在,不過只限於單間經紀公司自製。而《PRODUCE 101》系列的出現則是打破了經紀公司的限制,選擇了來自不同經紀公司的練習生進行出道競賽。除此之外,養成系選秀節目與早年的選秀節目不同,它是用垂直化的內容生產向觀眾呈現,觀眾通過節目可以看著自己喜歡的練習生一步步地晉級、成長,最後到出道。這樣的呈現方式在粉絲(Fans)眼裡也稱為「養兒子/女兒」的過程,節目在養成偶像的同時,也是粉絲的養成過程,而通過這類節目培養出來的粉絲的忠誠度和用戶黏度都是非常高的。

2.經濟效益
養成系選秀節目的大熱也是一種新經濟現象,其擁有創造巨大經濟效應的潛能。簡單來看,最直接獲益無非是製作方、廣告方以及經紀公司。養成系選秀節目因為增加了練習生日常訓練的細節,當中不乏會有些爭議事件,再加上設有粉絲投票環節,節目的曝光率和話題性可以呈遞增趨勢。而製作方則可以通過整合運營將媒體與大流量的商業平台結合起來,將效益達到最大化。以內地首檔養成系選秀節目《偶像練習生》為例,製作方愛奇藝因節目付費會員數僅三個月就增長近千萬,而冠名商農夫山泉線上銷售額增長500倍。

另外,在選秀結束後該經濟效益仍能持續下去。養成系選秀節目往往都會在宣傳方面投資大量精力,因此通過節目出道的偶像仍能長期擁有的一定的話題性及人氣,製作方也會趁著熱度推出新綜藝、線下活動及演唱會,從《全民造星》出道的香港首隊大型男子跳唱組合MIRROR就是一個例子。

3.粉絲經濟
養成系選秀節目成功背後可以說是看中的粉絲經濟的潛力。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,被關注者多為明星、偶像和行業名人等。這實際上是一種以情緒資本為核心,以粉絲社區為營銷手段增值情緒資本,由消費者主導營銷手段,往往帶有狂熱性的消費行為。粉絲經濟有多強?日本國民天團嵐(ARASHI)在去年年頭宣布休團時還驚動了內閣,當時內閣官房長官、現新任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記者會回應事件。日媒估算從音樂、演唱會、交通、住宿、周邊販售所衍伸的經濟效應,嵐休團後日本經濟1年恐虧損1000億日圓(約74億港元)。但要留意,要均衡經濟效益和粉絲需求兩者,一味從粉絲身上吸金反而會導致公信力下跌。

編輯/製圖:Business Digest


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,隨時接收最新資訊!

你可能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