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業智慧】孫正義投資眼光走下坡路?回顧軟銀與WeWork分手大戰

孫正義投資眼光走下坡路?回顧軟銀與WeWork分手大戰

在科技股拋售浪潮中,有「創投之神」稱號的軟銀集團會長孫正義遭遇滑鐵盧,日本軟銀於5月交出史上最差的年度業績,2021財年淨虧損高達1.7萬億日元(約124億美元),甚至超越兩年前與 WeWork 的分手大戰導致的損失。究竟知名投資人孫正義如何敗在WeWork手上?孫正義又是如何令自己跌下投資神壇?

孫正義豪言WeWork是下一個阿里巴巴

公司估值曾高達470億美元的WeWork,於2010年由亞當諾伊曼(Adam Neumann)及米格爾麥凱爾維(Miguel McKelvey)創立,在紐約開設首間WeWork共享辦公室。他們在世界各地承租大面積的辦公大樓,拆分成一個個獨立的小空間,藉由新穎的裝潢與彈性的租期,吸引新創公司與年輕租客。

除了簡單的租賃業務外,創辦人強調WeWork擁有「共享經濟」及「社群」元素,加上資訊科技的運用,絕非傳統房地產業,而是與Facebook、Uber及Airbnb等可相題並論的高科技公司。這間初創公司於2017年與孫正義結緣,據悉,孫正義與諾伊曼短暫交流後,便被其團隊的「瘋狂」意念折服,同意投資WeWork,孫正義還對外豪言:「WeWork就是下一個阿里巴巴。」

軟銀孫正義與諾伊曼短暫交流後,便被其團隊的「瘋狂」意念折服,豪言WeWork是下一個阿里巴巴
軟銀孫正義與諾伊曼短暫交流後,便被其團隊的「瘋狂」意念折服,豪言WeWork是下一個阿里巴巴

WeWork估值暴跌千億 投資成笑話?

孫正義選擇投資WeWork後,軟銀開始向WeWork提供現金「彈藥」,成為其最大股東。2017年起,軟銀已透過願景基金(Vision Fund)和其它投資工具,向WeWork投入逾100億美元,在申請上市前,他們的估值從200億美元,被軟銀一度抬高至470億美元,成為在美國初創公司中,僅次於Uber和Airbnb,當時風頭最勁的獨角獸公司。

同時,WeWork實現了瘋狂擴張之路,諾伊曼也於2019年8月帶領公司申請上市,也曾公開表示孫正義欣賞他的「瘋狂」。根據招股書,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,其工作空間增長一倍,從30.1萬個增長到60.4萬個,營運區域涵蓋29個國家及111個城市。

就在此時,WeWork的真實的財務狀況曝光,於2016年至2018年,WeWork營收由從4.36億美元增長到18.21億美元,但同時,其淨虧損額從4.29億美元擴大至19.27億美元,即短短3年虧損達29億美元。外界對其巨額虧損、高昂估值及諾伊曼的企業管治不斷發出質疑,令WeWork最終宣布暫停上市計劃並進行業務重組,公司估值暴跌至不足80億美元,陷入財務危機,連著孫正義也被拉下初創公司投資風向標的神壇。

WeWork的真實的財務狀況曝光,令WeWork最終宣布暫停上市計劃並進行業務重組,連著孫正義也被拉下初創公司投資風向標的神壇。
WeWork的真實的財務狀況曝光,令WeWork最終宣布暫停上市計劃並進行業務重組,連著孫正義也被拉下初創公司投資風向標的神壇。

軟銀斥資接管WeWork 重整上市計劃

為拯救WeWork,軟銀於2019年10月提出了總值95億美元的財務支持計劃,包括從創辦人諾依曼及其他股東手中收購約30億美元的股份,並提供65億美元的債務與股權融資,罷免諾依曼的職務並正式接管WeWork。作爲帶頭投資WeWork的孫正義屢屢損手,亦在新聞發布會上向股東鞠躬致歉。

不過,隨著2020年的全球疫情大爆發,共享辦公室業務紛紛停擺,面臨嚴重的業績下滑,孫正義預計,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。自顧不暇的軟銀只可捨棄WeWork,宣佈撤銷30億美元股份收購計劃,也因此被諾伊曼告上法庭。

最終軟銀與諾伊曼於2021年3月達成和解,軟銀將完全掌控WeWork股權,而諾伊曼則携4.8億美元離開公司,WeWork亦重整上市計劃,同年透過SPAC於紐交所登陸資本市場。軟銀多次為WeWork續命,累計向其投入了約200億美元,成爲軟銀虧損最大的一筆投資,公司也受到嚴重拖累,至今仍在收拾這一爛攤子。

為拯救WeWork,軟銀於2019年10月提出了總值95億美元的財務支持計劃,投資WeWork成爲軟銀虧損最大的一筆投資
為拯救WeWork,軟銀於2019年10月提出了總值95億美元的財務支持計劃,投資WeWork成爲軟銀虧損最大的一筆投資

編輯/製圖:Business Digest


即刻follow我地Facebook同Instagram,隨時接收最新資訊!

你可能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