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觀光廳公佈今年4月至6月有關訪日外國人消費的調查。
疫情過去至今,港人對於「報復式旅遊」的意慾仍未止息,甚至越演越烈,更熱衷於旅遊,不惜花費更多。
香港團購批發佔有率在2023年預計將增至20%。為什麼越來越多平台都玩團購?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,消費者的需求更多元化,團購讓他們以更優惠價格購買商品。
根據日本消費者經濟總研,預測日本流行第一位會是香港「名物」楊枝甘露!日本的便利店、咖啡店也開始推出楊枝甘露,售價達1309円(約71港元)。
摩根士丹利(大摩)發表報告,指中國消費者支出不會很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,這對星巴克等國際品牌而言會造成衝擊。
在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,內地民眾紛紛外出旅遊或回鄉探親,旅遊經濟及消費大幅上升。
華人社會以往常有「養兒防老」的說法,許多人認為這觀念早已不合時宜。
香港一貫擁有購物天堂的美譽,尖沙咀廣東道更被稱為「名店街」,各大知名奢侈品牌林立。
台灣於2月20日開放港澳人士自由行,為了吸引旅客來台灣觀光,台灣交通部於2月22日提出多項派錢方案。
情人節起源於西方,慢慢傳到世界各地,但到現在情人節慢慢發展成商家為了刺激消費而炒作出來的節日。
日本觀光廳最近發佈2022年10月至12月「訪日外國遊客消費調查」,數據顯示,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,香港旅客已經在日本消費達754億日圓(約45億港元),排行所有國家及地區第二位。
消委員於今日(6日)公佈「虎年十大消費新聞」,共獲4,750人投票。
滙豐銀行今年初在流動理財應用程式(HSBC HK App)上推出數碼理財工具「個人預算」,年內吸納超過180萬名用戶使用。
疫情為不少未婚夫妻的結婚計劃帶來阻礙,在各項防疫限制下,新人只得各出奇謀,舉辦不同模式的婚宴。
隨著00後(指2000年後出生)逐漸進入社會,90後(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)已經成為時代的消費主力,內地中銀消費金融聯合時代數據(Datagoo)發佈《當代青年消費報告》,數據顯示,近九成「90後」背負各種債務。
隨著內地不斷強調「共同富裕」、「再分配」等理念,中國人民銀行(人行)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在也近日公布《2021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》,調查發現4成受訪者感覺負債重,6成人最近兩年沒有儲蓄行為。
一天只有24小時,當人人抱怨著時間不夠用,就有人想出了利用「碎片時間」去加強工作效率:例如善用搭車的時間、等外賣的時間等等積少成多。